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团动态  团委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5-01-10 浏览次数: 11

各学院: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论党的青年工作》、《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指引和生动教材,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根据团中央和团省委工作安排,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决定开展2025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活动时间

20251月—20252

三、参与对象

我校全日制本科生

四、活动原则

(一)坚持为党育人。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首要任务,注重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牢理想信念、提高社会化能力,激发投身基层、服务家乡的深厚情怀,推动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深度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

(二)把准工作定位。把握基层所需、青年学生所能,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帮助和引导学生立足专业专长参与实践、服务基层,并树立和强化正确就业观。

(三)强化协同联动。与学校思政课建设有机衔接,加强与“大学生就业实习计划”、“青年实干家”计划以及各地招才引智等工作的协同联动,推动高校与地方实现人才共育、平台共建、成果共享。

  1. 实现双向奔赴。通过活动开展,健全县区团组织与本地大学生常态化联系、与有关部门单位长期合作等机制,为学生了解基层民情、运用所学所长创造条件和平台,促进大学生在外求学成才与服务家乡发展的双向奔赴。

五、实践内容

(一)岗位实习实践。开展政务实践,组织学生深入机关单位、群团组织、乡镇街道等政务一线,从事民情调研、公共服务等日常事务,增进对国家治理体系运转方式的了解。开展企业实践,匹配学生专业与岗位需求,组织学生深度参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开展兼职锻炼,组织学生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团组织兼任团干部、参与实岗锻炼。

(二)乡情民情考察。开展家乡发展观察,组织学生深入开发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等,了解家乡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感悟家乡发展变化。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村屯农家,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国情民情,加深对家乡的真挚情感。倡导文化宣传交流,组织学生运用网络新媒体,宣传家乡文化,推广家乡物产,讲好家乡生动故事。

(三)服务家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学生开展生态保护、文明倡导等,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服务基层治理,聚焦温暖社区、活力社区、美丽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组织学生立足所学专业,为乡村规划、艺术设计、文化传承等家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开展公益服务,组织学生在村、社区活动中心和青年之家等场所,开展科学普及、扶弱助残、课业辅导、自护教育等服务工作,在春节和寒假期间侧重开展关心关爱青少年活动,用心用情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

各学院可结合专业特色、社团实际及当地实际,可同时实施若干项实践内容,也可从中选取一到两项逐步推进,突出实践质量,务求实效。

六、实践步骤

(一)信息获取:请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和家乡所在地的省、地市、县区团组织微信公众号,了解“三下乡·返家乡”更多相关实践项目。

(二)报名申请: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社会实践”栏目入口登录“官方网站”—“社会实践活动报名入口”—“返家乡项目”,按分类、区域搜索岗位信息,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和系统提示信息,按信息指示开展后续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

(三)参加实践:返乡后按照当地团组织和用人单位要求,及时了解岗位、认知熟悉岗位、适应岗位,加强学习,高质量完成岗位任务;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秘密,积极主动参与具体工作,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四)记录成长: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将实践日记、体会制作成文案和短视频,通过后台留言方式参与投稿;及时与校院团委、指导教师、朋辈同学等分享交流,向更多的同学老师宣传展示自己的家乡。

(五)总结分享:做好实践总结思考,对返乡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可以邀请指导教师做进一步提升挖掘,转化成学术型实践成果或活动型实践成果。积极参加各级团组织开展的总结交流活动以及全国“返家乡”社会实践个人和团队典型事迹宣传活动。校团委将择期组织评审优秀志愿者、优秀社会实践指导老师等。

七、工作要求

(一)各学院要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要引导学生把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密切关注极端天气变化情况等,做好安全提醒。同时,要加强实践过程管控与指导,动态跟踪学生参与实践,确保实践安全。参与实践的学生必须经得家长同意,原则上实践期间需购买相关保险。

(二)各学院团委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重点组织动员原则上不少于总人数2%的学生在“创青春”公众号注册登记,并尽可能地匹配岗位。所有学生原则上均需参与不限时长、不限内容的社会实践。实践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如:基层团建、乡村春晚、社会调查、课后辅导、网络云辅导等)。活动注重与“大学生社区计划”(社会结对)工作有机结合,并留存好相关工作记录材料,并为2025年暑期“三下乡”做好前期调研准备工作。

(三)所有参与实践的学生提交实践鉴定表(纸质版)和实践工作总结(电子版,含实践图片,如条件允许,可拍摄一些视频素材,保留未剪辑的原版视频,建议横屏拍摄),开学两周内,以学院为单位报送校团委文化与素质拓展部(华实苑105室),电子版发送至44496245@qq.com,联系人:柏洁,联系电话:3307593

附件1-2.docx


共青团皖西学院委员会

202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