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与法学理论研究双融双促,鼓励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7月10日,皖西学院法学院“皖西小法郎,法援进基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姚德军带领下赴裕安区韩摆渡镇以“法律援助”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活动以“法律援助服务”为主线,做好普法宣传。实践团队在韩摆渡镇马家庵集市布置展台向来往的群众宣传“法律援助”相关知识,根据群众的需要提供草拟租赁合同、审核买卖合同、劳务用工咨询、工伤咨询等服务。通过“面对面”咨询和答疑的方式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切实帮助当地群众解决问题。
实践团队先后赴马家庵居委会、苏北村村委会、韩摆渡镇司法所、韩摆渡镇派出所等地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和调研基层法治现状。在马家庵居委会,实践团队通过与居委会工作人员和村民代表的座谈交流,深刻理解了加强基层法治工作的重要性,了解了基层法治建设面临的困难;在苏北村,实践团队了解到基层法治宣传所面临的困窘,了解到基层群众对于法律援助服务的急切需要;在韩摆渡镇司法所,相关工作人员给实践团队成员上了一堂精彩的基层调解工作课,工作人员通过自身的工作经验分享了基层调解工作的心得体会,寄语实践团队成员,希望大家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在韩摆渡镇派出所,实践团队见到了派出所工作人员办案“柔性”的一面,不同于以往的严肃印象,更注重多方协调,将群众矛盾化解在群众之中。
实践活动期间,皖西学院团委书记胡吉超与法学院党委书记田旭看望慰问实践团队,勉励同学们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勇担社会责任,全身心投入实践活动,切实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
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队接触到了基层的各类群体,有急切需求法律援助的困难群众,有砥砺奋进的乡村干部,有坚守初心的农村党员。团队成员深刻体会法律援助是一项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向缺乏能力、经济困难的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增强了基层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营造了良法善治的乡村法治氛围。(文图/俞杰 刘逸涵 审核/田旭 胡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