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皖西学院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共精心组建2支国家级社会实践团队、30支校级社会实践团队在今年暑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入基层,通过深入田野、融入温情、扎根红色血脉的实践活动,将“思政大课堂”外延拓宽在乡间、基层,将思政教育成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进皖院学子们的骨子里,做到用“红色”课堂坚定理想信念、用“绿色”课堂助力乡村振兴,奋力走出皖西学院青年一代的坚实足迹。
聚焦“红色”课堂,在主题宣讲中坚定理想信念
皖西学院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合,首次为每支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配备1名专职思政课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播工作。其中,11支党史学习与理论宣讲实践团队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汲取奋进力量、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200余名青年学生紧密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入基层、贴近群众,面对面开展互动式、接地气的宣讲活动,共举办农村中小学生党史宣讲公开课30余场。挖掘整理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口述20余份。
皖西学院积极引导青年学子在暑期社会实践中,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有温度、接地气的党史学习教育,做好红色故事的宣讲者、红色精神的传承者、红色根脉的守护者,将党的声音传递到青少年心中。马克思主义学院“蒲公英红色文化宣讲团”充分发挥朋辈教育功能和榜样示范作用,把党史学习作为每天的必修课,把“每天学、随时记、有感悟”作为学习标准,立足当地红色资源,通过重温革命历史、参观红色遗迹、开展主题宣讲、举办专题活动等方式,让红色基因渗入血脉、融入灵魂,让乡村中小学课堂“红”起来。外国语学院“满天星”志愿服务实践团用红色“火种”点亮乡村海岛,自2019年开始,连续3年开展乡村支教服务,超过110名志愿者参与服务,总服务时长超5000小时,累计受助儿童人数达550余人次。暑假期间,志愿者们再次返乡走进母校、拥抱三尺讲台,义务宣讲党史知识、安全知识、科普知识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并发挥外语专业特色,开设英语听力、词汇听写、英文写作、口语训练等专业课堂,有效地弥补了农村英语基础教学薄弱的不足。
推进“绿色”课堂,在基层实践中助力乡村振兴
皖西学院学子坚持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在基层中锻炼自我,在服务中奉献青春,立足学科特色,依托自身专长,组织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以及法治宣传、科技支农、持续移风易俗等实践活动。在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大学生以过硬的专业素养和饱满的实践热情深入基层一线,在乡村学校支教,在产业革新前线调研,在乡村建设中建言献策,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在教育方面,5支校级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分别赴安徽各地开展10余天的深度支教。打造美育课堂,开展剪纸课堂、绘画课堂,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打造线上课堂,以“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面向青海省开展线上家教结对计划,共帮扶中小学生300余人,同时还开展了创意绘画、书法、诵读等主题“云课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一些地区先行进行了产业革新,激发乡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取得了显著成效。4支校级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参观考察、国情调研、劳动体验、直播带货等方式助力农产品销售及地方产业发展,相关活动已被中国青年网、安徽教育网、安徽共青团、安徽学联、中安在线等主流媒体平台进行报道。6支大创项目团队深入乡村开展产业调研,实现项目提升和产业帮扶有机结合。同时,强化基地共建、示范引领,聚焦安徽“三地一区”经济建设,共建乡村振兴实践基地5个,并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团队开展产学研实践,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即将落下帷幕,但皖院学子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为社会贡献力量的脚步却从未停歇。下一步,皖西学院团委将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小切口融入大主题,推动思政课堂和社会课堂深度融合,不断团结引领青年学生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学思践悟、成长成才,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文图/柏洁 审核/胡吉超)